香港柴灣豐業街4號志同昌工業中心2D室
2976 5639

科普博文

誠壹-我們的文化傳承

海鷗出版公司是香港老牌的本土教育出版社,自1974起從事中、英文輔助教材的製作,並曾榮獲香港政府嘉獎。 2011年在線教育興起,海鷗憑藉多年與美國教師合作的經驗,成立拔萃英語。通過網絡課室引進專業 ESL 教師,為計劃赴美留學的中、小學生提供優質的系統 ESL 課程。

海鷗創辦人溫平先生是浙江人,生於民國初年。他自幼喪父,只念過幾年私塾。但由於天資聰穎,輟學前即已熟讀經典,能文能詩,並寫得一手好字。

由於幼年失學,溫先生深知自己在多方面均有不足。前途茫茫之下,只能拼命看書思考尋求出路。眾多經典之中,史記的的一篇文章對溫先生影響至深,給他很大的指引和啟發:

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簡微耳,濁氏連騎。馬醫,淺方,張里擊鐘。此皆誠壹之所致。

磨刀的技術並不復雜,而郅氏以此成鼎食之家。賣羊肚是簡單的小生意,濁氏靠它即已車馬成行。給馬治病只需要簡單的藥方,張里卻能在這個行業中大舉發展,人員多至吃飯時需要敲鐘通知。這些行業鉅子的成功都是源自真誠和專一。

《貨殖列傳》這段文字讓溫先生認識到自己只要誠以待人,專注事業,用心把工作做好,不管在哪個行業都能出人頭地。遂以「誠則敬業,壹者專注」為座右銘,十六歲就隻身下南洋,進入新加坡上海書局做學徒賺錢供養母兄。

由於勤奮努力,眼光獨到,處事周詳,溫先生很快被上海書局創辦人陳岳書先生賞識,幾年內就從學徒一步步擢升為店員、會計、經理,並委派他到香港從事出版工作。

陳岳書先生(左) 和妻舅王叔暘先生(右)攝於新加坡上海書局

溫先生到港時僅20出頭,但他禮賢下士和拯溺救危的性格,使他在當年南下逃避日本侵華戰火的文人圈子中享有很好的口碑。雖然教育程度不高,但知名的文士都樂於與他交往。在港期間,他聯繫范長江先生(後任《人民日報》社長,中國新聞工作者最高榮譽「長江韜奮獎」中的「長江」)、張友漁先生(後任北京副市長)、金仲華先生(後任上海副市長)等人,籌建了《華商報》出版部(後來在周恩來的安排下,《華商報》改由廖承志負責統籌出版。該報1949年10月15日停刊,停刊後60多名報社職工前往廣州籌辦了《南方日報》)。

溫先生亦在香港成立了大眾圖書公司,陳岳書先生匯了1萬元作為基金,出版左翼書籍,如鄒韜奮先生(鄒家華之父,「長江韜奮獎」中的「韜奮」)《抗戰以來》一書就是大眾圖書公司出版。

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次年香港淪陷。溫先生將手頭資金全數用來協助身邊的文人志士逃難後,隻身回到新加坡。他隨後流亡印尼,與陳岳書先生經營土產生意,積累了一些資金。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滯留在香港的一群文人,因國共內戰,仍未能北歸。為了解決這些人的生計,胡愈之先生(著名作家,後歷任出版總署署長,文化部副部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夏洐先生(著名劇作家,後歷任文化部副部長,文聯副主席,中顧委委員)兩位,倡議大家共同為海外華僑子弟編著一套幼稚園到高中的教材。但是這個計劃規模實在太大,競爭對手又是商務和中華兩間最老牌的書局,加上戰後百廢待興,資金短缺,一時間竟沒有公司敢出來承擔這種風險。

當時胡愈之先生剛結束逃難生涯不久,從蘇門答臘回到新加坡。先在陳岳書先生的資助下成立「新南洋出版社」,由溫先生仼經理,出版《風下》週刋和《新婦女》月刋。後來又經陳嘉庚先生牽頭,向四十三名僑領籌集了二十六萬四千餘元,創辦了《南僑日報》,胡先生出任社長(當時陳嘉庚出資約十萬元,陳岳書和溫平兩位共出資近三萬元)。溫先生亦隨後加入,擔任報社經理。

陳岳書先生和溫平先生名下的《南僑日報》股票

溫先生與胡愈之先生之前是一同逃難印尼的難友,親身見證了胡先生在危難時期對時局的準確判斷和優秀的決策能力,加上共事日久,十分佩服胡先生的眼光。雖然上海書局當時主營書刊分銷,很少涉足出版,但溫先生認為胡、夏兩位的提議是個極好的機會,竟沒取得的陳先生同意,便擅自拍板替上海書局承接了這項任務。

陳先生在得知後十分生氣。聘請幾十位高級人才花幾年去做一個項目,其實已超過他當時的負擔能力,更何況他對這個項目有很大的保留。

在陳先生的怒火前,溫先生不僅沒有退縮,還出動胡、夏兩位出面說服。陳先生本可以強硬手腕停掉項目,但不知是溫先生的據理力爭,還是胡、夏兩位的說項,激起了陳先生的豪情,把整副身家和信譽全都壓上,安排溫平先生辭去《南僑日報》的職務,赴香港專心負責教科書出版。

以人員配備來說,這套教材的規格在世界出版史上應該是空前絕後,共有四位中國未來的國家級領導參與。除了胡、夏兩位外,其餘如葉聖陶(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後歷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政協副主席,人大常委) 、宋雲彬、孫起孟(後任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蔣仲仁、傅彬然、王健、秦似、廖冰兄等,都是當年中國教育界和文化界中的翹楚。

溫平先生那時還未過三十,教育程度也僅小學左右,卻要拿著老闆全副身家,統籌這群各有脾氣的才子,去做一個如斯龐大的項目,艱鉅程度可想而知。

但溫先生為人謙遜穩重,對每一位參與者的態度都是亦師亦友,奉為上賓,從不以管理者自居。他虛心討教,用心學習,在工作中親身體驗到頂尖人才對文教事業的承擔和要求,堅定了他以後在工作中「可以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態度。最終在三年之後,耗盡所有資金,陳岳書先生多方借貸之下,完成了這套教科書。

《現代版》課本

這套教科書沒有正式起名,只在課本前冠「現代」二字,所以一般被稱為《現代版》課本。雖然在剛面世時受到了英國殖民政府的阻攔,但問題解決後很快就風行東南亞。到了後期,甚至傳到非洲和南美的華人子弟校。陳、溫二位也就憑著這一套教科書,把商務和中華的課本殺得片甲不留,一躍成為東南亞舉足輕重的出版商。

1951年韓戰期間,溫先生為了支援中國政府,賣掉一個大型橡膠園,採購了大量當時中國急需的物資,通過自己為股東的昆興公司,委託「南西摩勒」號貨輪偷偷運往中國。

不幸該貨輪在海南島附近被英軍飛機發現。英國政府出動驅逐艦把貨輪押回新加坡,並由新加坡政治部出動大批便衣,兵分多路,搜捕了昆興公司相關的15人,在當地轟動一時,稱為「昆興事件」。

這個案件雖然聘請了馬紹爾律師辯護(新加坡國父之一,後任新加坡首席部長、駐法國大使),但是仍以失敗告終,十五人中有十二人入罪。知名教育家薛永黍先生(華僑中學前校長、美國密西根大學教育學士及歷史學碩士,時任昆興財政兼文書)在獄中被英國殖民政府迫害致死。溫平先生則在被扣留一年四個月後永久驅逐出境,回到中國。

溫平先生回國後,由國家副主席宋慶齡接見,並安排到國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工作。雖然生活無憂,但已錯過了生意人事業上最寶貴的20年。

1973年,溫平先生經中央特批移居香港,旋即創辦了海鷗出版公司。由於外匯管制,溫先生國內的資產,包括三十萬人民幣現金,均無法帶來香港。陳岳書先生又剛離世,溫先生雖已近六十高齡,亦只能從零開始。

溫平先生以「誠則敬業,一者專注」為宗旨,根據自己以往的出版經驗,定下了「可以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標準。即使在那麼艱難的情況下,也力求做出盡善盡美的圖書。

舊書買賣網上海鷗出版的珍藏

有鑑於中國文化在文革中受到巨大破壞,七十年代海鷗專注出版連環圖,傳統民間故事,以及中國名家字畫。雖然當時香港有文化沙漠之稱,但還是受到了小眾的歡迎。加上海外華人市場對中國文化優質作品的需求,海鷗逐步站穩了腳跟。改革開放初期,海鷗的連環圖甚至一度暢銷全國,在內地各個城市的出租書攤都能看到海鷗的圖書。即使到了今天,內地的舊書買賣網上也經常能看到海鷗出版的珍藏。

八十年代後,海鷗開始專注出版兒童寫字教材,市場佔有率從零開始,迅速上升到了90%以上,直至今日。

溫平先生為人謙遜,極少提起當年的成就和經歷。在世時後輩只以為他是一位普通的忠厚長者。直至溫先生2003年去世時,靈堂被中聯辦、僑委等各部門送來的花圈逼爆,大家才驚覺其必有不凡之處。往後幾年間,我們方慢慢從不同渠道一點一滴得知本文內的事蹟。

1980年溫平先生(後左)與陳岳書先生幼子(後右)攝於沈茲九先生和胡愈之先生家中

溫先生也很少講大道理。這麼多年間,他對後輩的言傳身教只有兩項,「誠壹」和「做到最好」。

「可以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標準,使我們擁有多個其他公司難以競爭的暢銷系列,令我們在同代出版社相繼結業後,能夠屹立至今。

「誠則敬業,壹者專注」的宗旨,使我們這群晚輩在建立拔萃後,雖然身處充斥巨額融資、明星推廣、速食文化的網絡教育行業,仍可以心無旁鶩,專注於整合各種教育相關領域的科研成果和實戰經驗,建立理想的教學系統,致力取得旁人望塵莫及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