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东海花园一期一栋6E
(0755) 2846 9670

科普博文

诚壹-我们的文化传承

海鸥出版公司是香港老牌的本土教育出版社,自1974起从事中、英文辅助教材的制作,并曾荣获香港政府嘉奖。 2011年在线教育兴起,海鸥凭借多年与美国教师合作的经验,成立拔萃英语。通过网络课室引进专业 ESL 教师,为计划赴美留学的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系统 ESL 课程。

海鸥创办人温平先生是浙江人,生于民国初年。他自幼丧父,只念过几年私塾。但由于天资聪颖,辍学前即已熟读经典,能文能诗,并写得一手好字。

由于幼年失学,温先生深知自己在多方面均有不足。前途茫茫之下,只能拼命看书思考寻求出路。众多经典之中,史记的的一篇文章对温先生影响至深,给他很大的指引和启发:

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

磨刀的技术并不复杂,而郅氏以此成鼎食之家。卖羊肚是简单的小生意,浊氏靠它即已车马成行。给马治病只需要简单的药方,张里却能在这个行业中大举发展,人员多至吃饭时需要敲钟通知。这些行业钜子的成功都是源自真诚和专一。

《货殖列传》这段文字让温先生认识到自己只要诚以待人,专注事业,用心把工作做好,不管在哪个行业都能出人头地。遂以「诚则敬业,壹者专注」为座右铭,十六岁就只身下南洋,进入新加坡上海书局做学徒赚钱供养母兄。

由于勤奋努力,眼光独到,处事周详,温先生很快被上海书局创办人陈岳书先生赏识,几年内就从学徒一步步擢升为店员、会计、经理,并委派他到香港从事出版工作。

陈岳书先生(左) 和妻舅王叔旸先生(右)摄于新加坡上海书局

温先生到港时仅20出头,但他礼贤下士和拯溺救危的性格,使他在当年南下逃避日本侵华战火的文人圈子中享有很好的口碑。虽然教育程度不高,但知名的文士都乐于与他交往。在港期间,他联系范长江先生(后任《人民日报》社长,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荣誉「长江韬奋奖」中的「长江」)、张友渔先生(后任北京副市长)、金仲华先生(后任上海副市长)等人,筹建了《华商报》出版部(后来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华商报》改由廖承志负责统筹出版。该报1949年10月15日停刊,停刊后60多名报社职工前往广州筹办了《南方日报》)。

温先生亦在香港成立了大众图书公司,陈岳书先生汇了1万元作为基金,出版左翼书籍,如邹韬奋先生(邹家华之父,「长江韬奋奖」中的「韬奋」)《抗战以来》一书就是大众图书公司出版。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次年香港沦陷。温先生将手头资金全数用来协助身边的文人志士逃难后,只身回到新加坡。他随后流亡印尼,与陈岳书先生经营土产生意,积累了一些资金。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滞留在香港的一群文人,因国共内战,仍未能北归。为了解决这些人的生计,胡愈之先生(著名作家,后历任出版总署署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夏洐先生(著名剧作家,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文联副主席,中顾委委员)两位,倡议大家共同为海外华侨子弟编著一套幼稚园到高中的教材。但是这个计划规模实在太大,竞争对手又是商务和中华两间最老牌的书局,加上战后百废待兴,资金短缺,一时间竟没有公司敢出来承担这种风险。

当时胡愈之先生刚结束逃难生涯不久,从苏门答腊回到新加坡。先在陈岳书先生的资助下成立「新南洋出版社」,由温先生仼经理,出版《风下》周刋和《新妇女》月刋。后来又经陈嘉庚先生牵头,向四十三名侨领筹集了二十六万四千余元,创办了《南侨日报》,胡先生出任社长(当时陈嘉庚出资约十万元,陈岳书和温平两位共出资近三万元)。温先生亦随后加入,担任报社经理。

陈岳书先生和温平先生名下的《南侨日报》股票

温先生与胡愈之先生之前是一同逃难印尼的难友,亲身见证了胡先生在危难时期对时局的准确判断和优秀的决策能力,加上共事日久,十分佩服胡先生的眼光。虽然上海书局当时主营书刊分销,很少涉足出版,但温先生认为胡、夏两位的提议是个极好的机会,竟没取得的陈先生同意,便擅自拍板替上海书局承接了这项任务。

陈先生在得知后十分生气。聘请几十位高级人才花几年去做一个项目,其实已超过他当时的负担能力,更何况他对这个项目有很大的保留。

在陈先生的怒火前,温先生不仅没有退缩,还出动胡、夏两位出面说服。陈先生本可以强硬手腕停掉项目,但不知是温先生的据理力争,还是胡、夏两位的说项,激起了陈先生的豪情,把整副身家和信誉全都压上,安排温平先生辞去《南侨日报》的职务,赴香港专心负责教科书出版。

以人员配备来说,这套教材的规格在世界出版史上应该是空前绝后,共有四位中国未来的国家级领导参与。除了胡、夏两位外,其余如叶圣陶(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后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 、宋云彬、孙起孟(后任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蒋仲仁、傅彬然、王健、秦似、廖冰兄等,都是当年中国教育界和文化界中的翘楚。

温平先生那时还未过三十,教育程度也仅小学左右,却要拿着老板全副身家,统筹这群各有脾气的才子,去做一个如斯庞大的项目,艰钜程度可想而知。

但温先生为人谦逊稳重,对每一位参与者的态度都是亦师亦友,奉为上宾,从不以管理者自居。他虚心讨教,用心学习,在工作中亲身体验到顶尖人才对文教事业的承担和要求,坚定了他以后在工作中「可以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态度。最终在三年之后,耗尽所有资金,陈岳书先生多方借贷之下,完成了这套教科书。

《现代版》课本

这套教科书没有正式起名,只在课本前冠「现代」二字,所以一般被称为《现代版》课本。虽然在刚面世时受到了英国殖民政府的阻拦,但问题解决后很快就风行东南亚。到了后期,甚至传到非洲和南美的华人子弟校。陈、温二位也就凭着这一套教科书,把商务和中华的课本杀得片甲不留,一跃成为东南亚举足轻重的出版商。

1951年韩战期间,温先生为了支援中国政府,卖掉一个大型橡胶园,采购了大量当时中国急需的物资,通过自己为股东的昆兴公司,委托「南西摩勒」号货轮偷偷运往中国。

不幸该货轮在海南岛附近被英军飞机发现。英国政府出动驱逐舰把货轮押回新加坡,并由新加坡政治部出动大批便衣,兵分多路,搜捕了昆兴公司相关的15人,在当地轰动一时,称为「昆兴事件」。

这个案件虽然聘请了马绍尔律师辩护(新加坡国父之一,后任新加坡首席部长、驻法国大使),但是仍以失败告终,十五人中有十二人入罪。知名教育家薛永黍先生(华侨中学前校长、美国密西根大学教育学士及历史学硕士,时任昆兴财政兼文书)在狱中被英国殖民政府迫害致死。温平先生则在被扣留一年四个月后永久驱逐出境,回到中国。

温平先生回国后,由国家副主席宋庆龄接见,并安排到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工作。虽然生活无忧,但已错过了生意人事业上最宝贵的20年。

1973年,温平先生经中央特批移居香港,旋即创办了海鸥出版公司。由于外汇管制,温先生国内的资产,包括三十万人民币现金,均无法带来香港。陈岳书先生又刚离世,温先生虽已近六十高龄,亦只能从零开始。

温平先生以「诚则敬业,一者专注」为宗旨,根据自己以往的出版经验,定下了「可以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标准。即使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也力求做出尽善尽美的图书。

旧书买卖网上海鸥出版的珍藏

有鉴于中国文化在文革中受到巨大破坏,七十年代海鸥专注出版连环图,传统民间故事,以及中国名家字画。虽然当时香港有文化沙漠之称,但还是受到了小众的欢迎。加上海外华人市场对中国文化优质作品的需求,海鸥逐步站稳了脚跟。改革开放初期,海鸥的连环图甚至一度畅销全国,在内地各个城市的出租书摊都能看到海鸥的图书。即使到了今天,内地的旧书买卖网上也经常能看到海鸥出版的珍藏。

八十年代后,海鸥开始专注出版儿童写字教材,市场占有率从零开始,迅速上升到了90%以上,直至今日。

温平先生为人谦逊,极少提起当年的成就和经历。在世时后辈只以为他是一位普通的忠厚长者。直至温先生2003年去世时,灵堂被中联办、侨委等各部门送来的花圈逼爆,大家才惊觉其必有不凡之处。往后几年间,我们方慢慢从不同渠道一点一滴得知本文内的事迹。

1980年温平先生(后左)与陈岳书先生幼子(后右)摄于沈兹九先生和胡愈之先生家中

温先生也很少讲大道理。这么多年间,他对后辈的言传身教只有两项,「诚壹」和「做到最好」。

「可以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标准,使我们拥有多个其他公司难以竞争的畅销系列,令我们在同代出版社相继结业后,能够屹立至今。

「诚则敬业,壹者专注」的宗旨,使我们这群晚辈在建立拔萃后,虽然身处充斥巨额融资、明星推广、速食文化的网络教育行业,仍可以心无旁鹜,专注于整合各种教育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实战经验,建立理想的教学系统,致力取得旁人望尘莫及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