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柴灣豐業街4號志同昌工業中心2D室
2976 5639

科普博文

四條腿走路才能擺脫「中式英語」

前一陣子發了幾篇微博探討怎樣幫助孩子克服「中式英語」的問題,本來覺得已經寫得很清楚。但最近跟一些家長交流時,才發現並沒有觸及問題的根本。

中國從80年代初回复英語教學以來,已經學了30多年英語。不僅學有所成的學生少得可憐,而且絕大部分還是學成了「中式英語」。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師資不足。經過文革之後,合資格的英語老師嚴重缺乏,遠遠不足以支持全國的教學需要。本來教俄語的老師,就直接現學現賣,改教英語。這些老師實際上屬於英語盲,無論是聽,說,讀,寫,語法......都不行,只好「士急馬行田」,採取一些特別的方法盡量滿足基本的教學需要。最後形成了能能在中國見到的特色教學方式。其中遺害最深的一個部分,就是分割式語言教學的理念和習慣。

因為當年中國英語老師沒有能力把聽,說,讀,寫,語法綜合在一起教,只能分割開來。雖然這樣大大降低了對老師的要求,但同時也令到學好英語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語言是一個綜合的能力,包括了語言知識和語言習慣。不通過實際操作綜合學習,很難真正掌握,更不可能養成正確運用的習慣。以最容易的閱讀為例,不少人會誤以為可以獨立學好,其實非常困難。閱讀是一種單向的溝通,讀者很難檢驗自己是否真正讀懂。如果我們觀察中國學生在閱讀理解考試的答卷習慣時,就會發現很多孩子都已經養成了「看不懂也能找到正確答案」的能力。沒有系統的語法學習和聽,說,寫的相輔相成,最終閱讀能力很可能也是隱形的「中式英語」。不能夠真正理解很多細節和背後的含意。

至於聽,說,寫和語法,就更不可能單獨學好。正規英語教學確實有只教口語的課程,但那是針對有特別生活/專業需要的學生。比如說國際酒店的前台接待,高級餐廳的侍應,準備去國際醫療論壇演講的醫生,馬上要去美國陪孩子讀書的家長......特別設置的口語課程可以幫助他們快速在特定的領域掌握基本的溝通能力,解決燃眉之急。但不可能把英語提升到一般水平。更重要的是,學完了這些口語課程之後,如果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沒有應用的機會,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忘記得一干二淨。

學語法,如果缺乏聽,說,讀,寫的應用,只是背誦規則,不僅難以記住,更不可能養成良好的語法運用習慣。無論是聽力還是閱讀,沒有足夠的語法和詞彙知識,或者說,寫等各種互動,永遠只會局限在很低的層次。至於中國最為流行的背單詞,更是不知浪費了多少一代又一代無辜學子的青春和腦力,殘酷打擊他們學習的熱誠。

英語學習就跟一匹馬一樣,必須聽,說,讀,寫四條腿同時前進,相輔相成,才有可能走得快,走得遠。並且需要根據具體進度提供飼料和水分(語法,詞彙...... )才有可能發育得好。無論是要求只培養一兩條腿(有些家長要求只教口語),或是要求我們不要餵飼(有些家長要求我們不要花費時間教授語法),都是在給學生設置不必要的障礙。

要克服「中式英語」說起來很容易,只要掌握足夠的英語知識和養成良好的英語運用習慣,就能夠說出/寫出地道的英語。但要做到這兩點,其實並不簡單。協助孩子掌握足夠的英語知識,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我們的老師需要從拓展詞彙,教導句式,熟悉語法,閱讀技巧,文章架構,寫作方法......逐步引導孩子達到基本要求。同時循環的誘,通過長期的日積月累,才有可能令孩子養成良好的英語使用習慣,脫離母語的影響。

錯誤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是擺脫「中式英語」的最大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