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早期第二語言教學效果不佳,不少語言學家歸咎於傳統的翻譯教學法和直接教學法。這些語言學家往往會從個人的成功經驗,總結出一些新穎的外語學習理論和學習方法,向世人大力推廣。
但這些理論因為只是從個人經驗總結,觀點往往以偏蓋全,各家各派之間有很大的矛盾。加上要長期觀察某種教學法的成效比較困難,缺乏足夠數據進行客觀分析,往往只能帶著個人感情地互相攻訐。傳統教學法由於無人捍衛,更成為嘲笑的對象。
其實在學習外語的路上,孩子需要克服多種不同的困難。每一種教學法其實都是幫助孩子克服某種困難的工具:
正如螺絲刀、鉗子和錘子,不同的教學法只是功能不一樣,本身沒有優劣之分。一位好老師的任務,是選擇最適合幫助孩子解決當前階段問題的幾個教學方法,使孩子能以最有效率的步伐前進。
根據各種教學法編寫的教材也是同樣道理。在資訊充裕的時代,教材都是要在質量上精益求精才有可能有銷路。除了發展中國家或受到政府管制的地區,已經很難找到質量不好的教材。所以對家長和老師來說關鍵是要共同努力,找到適合孩子當時需要的教材和教學法,這樣才是為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