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英語啟蒙一向是教育專家和機構各種爭執中的重頭戲。
教育機構在利益的驅動下,提出大量「贏在起跑線」之類的理論,務求使英語啟蒙越來越超前,不斷地衝擊底線。
從教育專家的角度看來,由於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幼年學英語對孩子的未來學習有作用,對幼年啟蒙大都抱著反對態度。
美國哈佛大學語言教育學家史諾教授(Catherine E. Snow)2000年在台演講時指出,學外語時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口音是否道地,因為即使美國當地人說的英語也是南腔北調,各有各的口音。如果只為了讓孩子的發音與當地人一樣而提前要孩子學英文,是沒必要而且不實際的做法。而且,在幼稚園或低年級開始實施英語教學,其效果不見得比在小學中、高年級要好。若每星期花同樣的兩小時學英語,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因為認知能力較為成熟,可以學得更快更好。
純就個體學習時間而言,學者們比較擔心的問題是「排擠效應」。由於年齡較小,幼兒的認知能力、注意力(attentionspan)及記憶都有限,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本來就不多,若是花太多時間來學英語,就會把原來可以學其他東西的時間和精力排擠掉。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丁加勇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一篇訪問中指出:
很多家長喜歡用超前教育讓孩子達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聰明”的狀態。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被灌輸各類帶著功利性的知識,這種“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並不適合,也不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已有科學家通過實驗論證,家長“搶跑”讓孩子早於同齡人掌握更多技能,但其實早期教育的“領跑”優勢並不會一直保持下去。這些兒童上小學四年級後,就會逐漸喪失這種優勢,而接受父母循序漸進教育的孩子通常都趕了上來。此外,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漸漸地開始支配他們的學習效果。超前教育的兒童在早年所體現出來的智商優勢並非他們真實能力的體現,而是建立在他們比其他孩子學習了更多知識的基礎上。
孩子年紀小,理解能力、專注度有限,如果超負荷安排學習計劃,孩子就會產生逆反、排斥心理,不僅學不好,還會產生厭學情緒,結果會適得其反。即使貌似孩子學會了,也容易造成一些知識掌握浮於表面、不求甚解,這樣的學習習慣也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發展。
但我們若仔細看一下,雙方討論的重點其實根本不在英語啟蒙的最佳年齡,而是轉去了口音是否重要,與超前教育的利弊。
首先,幼兒英語啟蒙跟超前教育是兩回事。靠提早學習「贏在起跑線」的做法,雖然能夠讓父母在孩子小時贏得周圍艷羨的目光,但到了小學高年級,一般最終都會歸於平淡。這種大上大落,很容易對孩子的心靈造成打擊。
幼兒英語啟蒙絕不是說讓幼兒去學習幼稚園甚至小學的教材。而是根據該年齡段的生理發展,讓孩子在生活中有意義地接觸英語。
幼兒英語啟蒙的好處也絕不是能「讓孩子的發音與當地人一樣」。誠如史諾教授所說,是否從小學英語,對孩子將來口音純正度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
但對口音沒影響,不代表沒有其他方面的重大好處。最起碼從小接觸英語,沒有陌生的恐懼感,孩子上學後的適應就會更加輕鬆,使孩子建立學習的自信,對將來就已經有很大的正面影響。
在我們看來,幼兒英語啟蒙沒有太早,只有太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