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柴灣豐業街4號志同昌工業中心2D室
2976 5639

科普博文

留學美國必須克服的語言文化障礙

 

拔萃的老師都是在美國學校專門輔導國際學生英語的 ESL 老師。他們的職責是從國際學生剛到美國開始,一直教到學生能毫無困難的跟本地學生一同上課為止。多年專注的教學經驗,使他們對如何協助國際學生在美國學校取得理想成績有深刻的見解。 過去幾年間,由於來自國內的留學生大幅增加,老師們開始注意到中國學生群體的獨特之處,發現這個群體到達美國後一般會遇到的困難主要分為下列幾個方面。

寫作不達標,無法在作業和考試中取得合理的成績

這裡說的不只是中國學生的詞彙量較少,文章中有大量語法錯誤,句式單一......等語言問題。更關鍵的是中國學生接受的寫作訓練和養成的習慣。

國內的寫作培訓,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都專注在應試方面。學生要達到的標準,是一套具中國特色的要求。比如說用詞不能普通,立意要深,語言要美,創新深刻,思想健康,感情真摯,引名言,用排比......到了美國就都成為取得高分的絆腳石。

美國學校對學生寫作要求十分簡單,就是直接回答問題。中國學生到了美國後,面對「南北戰爭對美國社會造成的影響」,還在那裡追求「立意深,語言美,創新深刻......」而不直接寫出人所共知的論點,被老師認為沒有回答問題,成績就會慘不忍睹。如果還繼續使用 TOEFL,SAT 考試作文的那些套路,把構造複雜,充滿生字的句子堆在一起,更容易使文章中各種錯誤不斷,令老師眼花繚亂,降低分數。

最嚴重的,是中國對學術文章的要求標準遠遠低於美國。在國內作業中使用網上搜索到的材料而不註明出處,一般都不會有問題。不僅絕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會沒發現,就算碰巧被發現了也很少會有嚴重的後果。

在美國考試或作業中使用別人的文字而沒有註明,等同抄襲作弊。不管那份作業佔多少分數,後果都會十分嚴重。不少名校甚至會立即開除這種學生以保障學校的聲譽。

但很多中國學生在國內已經養成了習慣,到美國後如不加強警惕,有些時候會無意識地直接把收集的資料剪貼到作業後交上去。美國現在絕大部分學校都會購買人工智能的高端反作弊軟件。以身犯險一兩次被抓的機會已經很高,再多幾次就肯定出事。

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不足,跟不上老師指定的閱讀進度

美國學校十分注重要求學生閱讀文獻。不管是否名校,都會設定對本校學生具挑戰性的閱讀要求。國際學生因為英語水平跟本地學生的差距,在這方面一般都會壓力比較大,中國留學生的問題就更是嚴重。

因為應試教育的傳統,即使孩子早已決定去美國升學,在培訓機構上的課主要是針對少年托福/托福,SSAT / SAT 等考試。所以中國孩子的英語閱讀,集中在篇幅短小,結構簡單的文章上。無論對速度還是理解力要求都不高。到了美國後,卻要開始為上課而閱讀十幾頁的論文到幾百頁的書本,短期內很難適應。這不只是閱讀量的問題,關鍵是對閱讀的速度和理解力要求完全不同。孩子不僅速度追不上,很多時看完了都抓不住文章的中心,無法在作業和考試中提供老師滿意的答案。

學科和日常生活詞彙匱乏,對學習和生活造成困難和不便

中國國內比較普遍的英語教材,大部分都未能緊貼時代的步伐,並且很少是為去英語國家留學做準備而設計。所以一些很常見的學科和日常生活詞彙,孩子往往很少機會接觸。到了美國後,跟同學的日常交流和上課學習都會受到影響。

缺乏美國和西方歷史文化的基本常識,在文科課程中會比本地學生吃虧

美國教育以西方歷史文化作為基礎。加上美國立國只有200多年,他們對自己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架構和社會發展都教得極端詳細。

比如說一共五死六傷的「波士頓大屠殺」。類似事件不管發生在哪個時代,都不可能進入中國歷史教科書。但是在美國小學教一次,中學教一次,高中還來一次。一個普通學生在上大學前,竟然能夠學三次。其他如各個開國元勳不同的理念,他們間如何協調,美國拓荒的時代背景,奴隸制的發展和取締,婦女平權,民權運動......都是從小就開始積累。每一個學生,都會對約翰 · 亞當斯,劉易斯和克拉克,蘇珊 · B · 安東尼,馬爾科姆 X,小約瑟夫 · 史密斯這些美國歷史名人耳熟能祥。中學老師上課時,都假設學生已經具有這些基本知識,不會再做講解。中國學生要聽懂課堂內容就比較困難。

口語困難和文化障礙,阻礙與本地學生交流

中國由於缺乏外教,孩子很少有機會長期與外教一對一上課,開口說英語的機會較少。用一個六人小班60分鐘的課作為例子,如果老師只講課30分鐘,用另一半的時間跟學生交談,每個學生每節課也就只能跟老師聊五分鐘。即使上再久的課,口語也不可能太流暢。在這種情況下,跟本地學生交往會比較困難,很容易只與其它中國學生形成自己的圈子,無法融入。隨著初到美國的新鮮感慢慢消失,就會感受到孤獨的滋味,開始思鄉,並且對留學生活產生抗拒,導致心情低落,影響成績。

並不了解美國學校的遊戲規則,不會善用資源,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強項

美國的教育系統,給予學生很大的選擇權。除了可以自由選擇專業外,還有很多受到一定限制的選修課。無論是選擇主修科目,還是決定上哪些選修課,其實都有一定的策略和竅門。美國成績好的學生,一半是靠努力,另一半其實是因為採取了正確的選擇策略。很多中國學生對這方面不甚了了,掉以輕心,最後都在 GPA 上付出了代價。

「未雨綢繆」遠勝「亡羊補牢」

我們的老師過去數年間或多或少都需要幫中國學生解決這些困難。有些更會在學生到美國之前,給家長提出一系列的建議,幫學生提早準備,讓他們赴美後不會太過辛苦。

家長應該讓孩子多了解美國學校提供的課程選擇及具體內容。同時鼓勵孩子多與 Consular 接觸和討論,了解本地學生選擇時考慮的各種因素。在第一個學期採取最保守的打法,爭取好的開始,幫助孩子打下自信的基礎。即使將來遇到挫折,也不會有太大的打擊。

至於社交上的困難,可以通過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解決。孩子只要有一技之長,到了美國後就會比較容易找到有共同愛好的朋友。不管是各類運動,音樂美術,攝影錄像,模型玩具......只要不太過生僻冷門,玩得稍微好一點,就能夠找到自己的群體。

但是家長在最後關頭能為孩子做的始終有限。如果希望讓孩子在語言和文化方面比較全面地做好準備,就需要老師設計一套系統的課程。從培訓閱讀和寫作能力,拓展詞彙,提供美國和西方歷史文化基本知識,解決口語交流障礙,以及詳細介紹美國學校的系統和標準,如何善用校方提供的知識等,都需要日積月累地幫學生逐步掌握。這樣才可以大幅降低學生到美國後的適應週期,使他們能夠順利開展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