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柴灣豐業街4號志同昌工業中心2D室
2976 5639

科普博文

善用科研

ESL 是美國英語為第二語言課程(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簡稱。

第二語言教學是一個年輕的領域,1960年代才開始有專業論文面世。不少早期的學者因為缺乏研究資料,根據自身有限的教學經驗提出理論,往往過於簡單和片面,導致語言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

在60年代之前,很少美國大學生的外語能達到最低專業要求。當年主修某種外語的博士,很多閱讀能力只達到今天本科二年級的水平。只有少數學者能讀懂自己母語以外的研究資料,有些著名的語言學家甚至只會一種語言。

隨著相關領域的優質科研逐漸豐富,第二語言教學開始初步走上正軌。我們現在知道第二語言學習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沒有任何單一「最好」的教學法或是教材可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程度......合理調配,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正如飲食一樣,沒有一種「最好」的食物,必須根據孩子的生理和日常活動,制定包含各類食物的均衡營養餐單,才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長。

過去十多年間,在腦功能成像技術和多項優質科研協助下,第二語言教學有了進一步的飛躍。我們不僅能夠深入了解影響孩子學習成效的各種因素,更可以清楚看到孩子大腦需要經過怎樣的轉變才能讓成功掌握一門外語。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腦行為研究室總監 Lara Boyd

在大腦的層面,語言學習有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通過化學和電子信息,產生短期記憶。第二個階段是通過在腦神經元之間建立連接,將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第三個階段是大腦的構造發生變化,逐步掌握正確使用積累的語言知識。

學習語言如果只停留在第一階段,就是學完就忘,忘了再學的死循環。

第二階段則是典型的高分低能。知識都知道,但無法運用。只有到了第三階段,才是真正學會。

在條件完善的自然環境下,比如說學習母語,這三個階段會自然發生,水到渠成,我們甚至往往感覺不到任何困難的地方,學成率接近百分之百。

條件越不完善,要跨越這三個階段就越辛苦。缺失的條件越多,越少學生能夠學成,大部分人都只能滯留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之間。

近年的優質科研,使我們能夠清楚了解影響語言學習的各個因素和它們間的相互作用。老師,家長和學校的目標,就是為學生盡量補足在生活中缺失的因素,並且引領學生選擇最適合的的語言學習通道。

語言教學法的全部意義,在於它能把自然環境中緩慢和費力的學習,變得更快速和有效率。
倫敦大學语言教育名譽教授 H. G.威多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