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柴灣豐業街4號志同昌工業中心2D室
2976 5639

科普博文

用適合的讀物引領孩子進入自主閱讀的良性循環

對孩子來說,英語閱讀有良性和惡性兩條不同的循環道路。英語教學家 Christine Nuttall 在其《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Oxford: Heinemann 1996) 對此作出了精確的描述:「速度、享受程度和理解之間有緊密的聯繫⋯⋯(讀得越辛苦)讀得越慢;越不喜歡讀;讀的越少;理解不了;讀得越慢⋯⋯形成弱讀者的惡性循環。」「在優秀讀者的良性循環中:讀得越快;讀得越多;理解的越好;越喜歡讀;讀得越快……」

英語教學家 Christine Nuttall

要引領孩子進入良性循環,挑選適合的讀物是十分關鍵的一環。不幸的是,市面上大部分的英語機構和大V,都有意無意之間淡化了這個環節的難度,使不少家長掉以輕心,讓孩子遭到不必要的挫折。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在親子(原版)英語路上不同階段的需要也各有不同。罔顧孩子的具體情況,照搬一套單一的書單或幾本經典的名著,不僅阻礙他們進入良性循環,嚴重一點甚至會使他們墮入惡性循環之中,難以脫身。

幫孩子挑選適當的讀物其實並不困難,但必須投入一定的心血和時間,並且遵照下面三條從基本常識洐生出來的原則。

一、尊重孩子是影響親子(原版)英語成敗的第一要點

挑選讀物必須讓孩子參與其中,並給予孩子說「不」的權利。只要孩子不喜歡,無論是那位大V的推薦,還是多麼了不起的世界名著,都只是鏡花水月,孩子很難得益。誠如Eskey, D. E. 在1995年度國際英語教師大會(TESOL)上發表的綜合討論中指出,「引導對文章內容不感興趣的學生閱讀,效果就跟教畏水者游泳動作一樣。」

二、不要攀比

每個孩子學習英語的速度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孩子,不同時期進步的速度也可以相差很遠。如果希望孩子學得更快更好,家長就必須配合孩子在每個階段的步伐,提供相應的材料和支援。

可是在走向自主閱讀的路上,家長的目光很容易被網絡上或自己周圍此起彼伏的牛娃吸引,難免下意識的將自己孩子跟他們攀比。

但正像我們在朋友圈看到的生活一樣,絕大部分牛娃父母都只會把自己孩子最美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孩子本身的天資,所面對的壓力和挫折,乃至親子雙方為此付出的代價,都往往只是輕描淡寫,甚至完全無視。

若家長受到這些牛娃影響,盲目追求進度,照著牛蛙父母提供的書單,選擇對孩子過於艱深的文字,就等於給孩子設置了一個又一個的巨大障礙。如果再加上「別人行,你為什麼不行」的心態,不僅大幅減慢孩子前進的速度,更容易讓孩子氣餒,對英語產生抗拒和恐懼的心理,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三、難易互補,短長並進,全面多樣

給孩子選擇書和文章,就跟為孩子設計餐單一樣,多樣搭配才能使營養均衡。除了考慮孩子的興趣和程度之外,還需要內容多樣化,有深有淺,長短不一。

豐富多樣的內容使孩子不易感到沉悶,並可以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家長無論過於偏重文學、科普還是教材,都會令孩子在某一方面發展有所欠缺。

在我們的經驗中,最理想的安排方式是稍深的非虛構短篇文章,配合淺一些的長篇故事。

稍深的短文可以給予孩子挑戰,幫他們拓展詞彙和加強語言結構,但不會使他們感到疲憊。閱讀淺顯的長篇故事能為孩子帶來成功感,增加閱讀速度和流暢度,讓他們儘早開始享受自主閱讀帶來的成果,進入良性循環。